PCPOP首页   /    音频   /    评测
70年代记忆 体验哈曼卡顿GO+PLAY音箱
1/15
记得当年乔帮主兴奋异常的推出iPod HiFi那款音箱的时候,亚洲和欧美所持的态度截然相反。亚洲用户觉得移动便携音箱必须要小巧玲珑才可以,而欧美用户则喜欢提着大音箱满街走,就像在六七十年代提着收录机在大街上耍酷的摇滚少年。 今天,我们看到哈曼卡顿又一次推出了这种很大只的移动便携苹果音箱,名字则更加直接,就叫:GO+ PLAY 估计JBL是想用这个名字来表现可以提着音箱满大街啪啪走的感觉。
2/15
这款GO PLAY的包装箱配色倒是非常的清新,而且音箱本身也不是很重,因此包装箱两边的提手可以非常方便的搬动它。包装箱内部所采用的瓦楞纸保护措施非常到位,很好的兼顾了收纳配件和保护音箱的作用。
3/15
来看一下,神州数码代理的正统行货,我们在京东上看到的售价为3498元。当然,在淘宝上还有更便宜的,我们看到的价钱大致分为1800和2400两个档次,但是具体的货源我们就不知道了。建议买神州数码代理的正统行货。
4/15
配件非常简单,必要的电源线、音频线以及卡座之外,就没有其它了。其实后来的试用体验也表明,却是没必要附赠更多的配件,毕竟这款音箱的操作实在太简单了。
5/15
这款GO+PLAY的遥控器非常小巧简洁,不过这也是目前越来越多For Apple音箱的趋势,我们已经在多款同类音箱上见到了超简洁设计的遥控器。遥控器采用了一枚CR2032的纽扣电池供电,信号采用红外线。
6/15
欧美世界的六七十年代是什么感觉?相信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对于那个时代的欧美都是一片空白,那是个拥有甲壳虫、披头士、鲍勃迪伦的年代,也是Queen、Eagles和KISS的年代,但是我看着这款GO+PLYA,脑子中却响起了爸爸和妈妈乐队的那首《California Dreaming》,想起了《重庆森林》中王菲梦游一般留给663的那封信。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这款音箱很复古,也有人说这款音箱很科幻的原因吧。凝练的色调和简洁的设计,让GO+PLAY恍如一个穿越时间的飞船,身上藏匿了太多的气息。
7/15
可以这么说,是这道粗壮的钢梁让这款体积并不小的GO+PLAY拎起来感觉异常轻巧。仔细回想我所接触过的这种类型的便携音箱,这款GO+PLAY确实是拎起来最舒服最省力的,而这则全拜这道钢梁所赐。 音箱采用了2.0声道两分频设计,每声道均有一枚高音喇叭和低音扬声器,功率均为30瓦。
8/15
当然,即使前面我们说过这道钢梁提手会让这款音箱显得非常轻巧,相信依然会有很多人对于这种体积的移动便携音箱难以理解。 其实,这种东西方对于移动便携上的理解差异从当年的iPod HiFi上就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了。怎么说呢,就像用笔记本电脑,我们很多人都趋向于12吋的小本,甚至如日本人这类的种族会有很多人青睐9吋8吋的小本。但是欧美市场,销售最多的则是14吋甚至15吋的大本。 如果非要给这种差异找出原因的话,我想当年的一个解释很有意思:我们都是背包出行,欧美都是开车出行,人家不嫌累……
9/15
电池舱在音箱的底部,容积很大,固定也非常结实,要想拧开它,需要使用螺丝刀或者是硬币。我试着拿了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的几种硬币,兼容性还挺好,都能顺利插入拧开。
10/15
在这点上,老外和我们的思维又有了冲突。我们常说的便携音箱,通常都会采用锂电池的设计,而这款GO+PLAY则采用了8节1号电池的设计,这种设计在iPod HiFi以及飞利浦的一些同类音箱上都能看到。 至于8节1号电池的续航能力,我们只要把它换算成锂电池的容量你就可以大致明白了:25000毫安,基本上秒杀目前所有的移动电源容量了。
11/15
在电源接口以及音频接口的处理上,这款GO+PLAY显露了自己作为一款移动便携音箱的本色,密闭的胶塞设计,即使你把这款音箱拎到北京的大街上使用,也不会灌进去泥沙,更不要说去荒郊野岭飞沙走石的地方去旅游了。 在电源接口和音频接口的上方,则是遥控器舱盒,只需轻轻按下就能打开,这样在外出使用的时候就不会怕遥控器找不到或者忘了带了。
12/15
在支持的音源类型上,前面我们说过这是一款专门为iPod设计的音箱,因此不管是它的卡托还是底座,都只是为iPod设计,想接驳iPhone也不是不行,只是不能把手机完全放进音箱顶端的舱盒之中
13/15
这是我们把iPhone放进去之后的模样,所以说如果你要是还想着接iPad,那你最好不要想了,除非你能忍受用AUX来接驳。
14/15
欧美设计师对于这类音箱的设计思维更是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异,从操作上看,这款GO+PALY的操作只有最基本的电源开关、音量调节以及曲目快进快退。从声音风格上听,这款GO+PLAY音量奇大,低频霸道,用来放舞曲简直能High到爆。 所以,我想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款音箱设计师的思路,那就是既然出去玩,就要玩到爽,就像电影《美国派》里的那些Party,不最后爽到七荤八素,就不算玩。那个时候谁还讲究音质讲究细节?要的就是这种节奏这种气氛,让这种霸道的低频更可能多的逼出你的肾上腺素。 所以,环顾我们身边的国产音箱,完全没有同类产品。
15/15
写到最后,我忽然觉得这款音箱,是不是可以叫做“三里屯之王”“兰桂坊皇后”之类的名字了?这应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我想这种设计音箱的方式值得很多国产品牌去学习,如何让音箱更好的融入生活,甚至成为生活的某一部分。而不是不管是什么音箱都去讲究音质,去讲究功能,结果搞得到哪都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让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