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又快又满?安卓手机充电秘密
1/14
每天都在用手机,一天一充的人越来越多,网上流传的各种充电禁忌和技巧也很多,你是否亲自验证过呢?我趁着春节长假在家用最土、最累、最原始的方式为大家记录了几次充电的过程,并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分享出来供大家讨论。
这篇文章主要会涉及这些点:
1、手机电量显示准不准?
2、使用不同充电器给手机充电速度差异大不大?
3、屏幕显示“充满”后不拔下来能不能充进更多的电?
2/14
测试工具:华为U8800手机一部;原配充电器一个;iPad充电器一个;北电功率计一个。
因为小编图便宜只买了价格低廉的智能机,所以iPhone4的用户凑合看吧,两种手机的充电策略很可能有较大差别,但其他安卓用户倒是可以参考这篇。
准备iPad充电器是因为我每次需要快速给手机充电时都想到用它,觉得它额定2A的电流输出肯定能省时间。
原配充电器的额定输出电流是1A。3/14
这张图就是使用原配充电器的样子,功率表上的数字暂且不用看,我们先说测试方法。
1、用各种方法把手机玩儿没电:电量显示在30%%以下。
2、用iPad充电器给手机充电,同时记录时间、显示电量、输入功率的变化。
3、用各种方法把手机玩儿没电:电量显示30%%以下。
4、用原配充电器给手机充电,同时记录时间、显示电量、输入功率的变化。
经过以上4步操作,我们就可以大致观察
一、手机电量显示准不准
二、用iPad充电器充手机会不会速度更快4/14
接下来我们验证手机显示“已充满电”后如果继续多充能不能充进更多的电。方法如下:
1、使用iPad充电器给手机充电,直到功率计上的数字不再出现明显变化。
2、循环播放《天下无贼》电影,直到手机自动关机。
3、使用iPad充电器给手机充电,直到显示“已充满电”,马上拔下充电器。
4、循环播放《天下无贼》电影,直到手机自动关机,记录播放时间。5/14
这张图是使用iPad充电器充电的情况,纵坐标是显示的电量百分比,横坐标本意想表示北京时间,但实际是记录的次数。
从电量为35%%时开始记录,到功率表数值不再有明显变化截止,整个过程5个多小时。
如果只从曲线的特征看,应该是刚开始充电的进度很快,电量达到80%%以后充电速度变慢了很多。
但这是错觉,这是excel不能均匀分配横坐标造成的,因为35%%到80%%的过程中输入功率稳定,需要记录的次数少。90%%电量后需要记录的次数变多,最后生成图表确按记录的项目数来排布,没有按时间参数。
所以不要被excel的bug搞晕,实际上从35%%电量到85%%的过程中曲线的斜率基本没有变。6/14
电量显示24%%时,输入功耗3.03瓦,电量显示31%%时,输入功耗3.04瓦(下一张图),这段时间经过了5分钟。也就是说5分钟充了7%%的电量。7/14
而当电量显示超过40%%以后,充电的进度远没有这么快,比如从电量80%%-87%%的过程,同样充进了7%%的电量,但用时29分钟。虽然这时输入功耗略有降低(从3.00瓦降低到2.93瓦),但显然输入功耗的降低不是引起充电速度大幅度降低(是之前速度的6分之一)的原因。8/14
上图是充电过程中输入功耗的变化,可以看到输入功耗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电池电压升高,充电过程逐渐减慢。最终当输入功耗为1.63瓦时就不再变化了。
此外,充电过程中细致观察也可以发现,电量增加1%%比较短时需要1分钟,最长需要12分钟。以上两点可以说明手机电量显示的数字不很准确。
查了一些资料,当前手机的电量显示分数字显示和电量格显示两种,智能手机基本都是数字显示。
而这种显示基本只能通过锂电池电压再参考当前手机的负载做一些修正,然后估算出一个数字来显示。而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和电量并没有很精确的一一对应关系。9/14
这一次记录原配充电器的曲线时,记录的密度比较合理,可以看到在电量高于30%%后,曲线斜率比较能接受了。
虽然从某个电量数值来说并不一定准确,但稍稍拉宽一点时间轴,比如超过15%%以上的电量变化,还是有一定得参考价值。
也就是说你每次看到手机还剩41%%的电量,虽然看上去都是41%%,实际上他们之间存在一个均方差A;而每次你用去了30%%的电量,这对于每次也不一定相等,存在均方差B,那么B小于A。10/14
这里我们对比两种充电器的充电时间。
虽然iPad充电器是2A的额定输出,但他和1A额定输出的原装充电器充电时间大致相似,看来是手机电池管理的硬件电路对充电有限流,不论用多大的电源充电,也不能超过手机自己的限流值。
以此来看我之前想用iPad充电器加速充电过程的做法一直没有为我省时间。
当然,这个对比仅限于我的U8800手机,如果谁的手机电池管理部分和配套的电池比较好,也许可以用更高的电流充,那么2A当然更快,不过别忘了,如果你的充电管理电路和配套的电池已经支持1A以上了,则大多数情况下给你的手机配备的原装充电器的输出电流也能拥有较高的输出电流值,所以我猜大多数情况下用手机原配的充电器已经是最快充电的一种方式了。11/14
最后我们来对比充电到“已充满”后继续充和不继续充的效果。
刚才提到过测试方法,再重复一次。
1、使用iPad充电器给手机充电,直到功率计上的数字不再出现明显变化。
2、循环播放《天下无贼》电影,直到手机自动关机。
3、使用iPad充电器给手机充电,直到显示“已充满电”,马上拔下充电器。
4、循环播放《天下无贼》电影,直到手机自动关机,记录播放时间。12/14
虽然播放的视频不是什么高清,但是用的是无线网播放优酷的影片,所以还是有些耗电。到了100%%电量就拔掉的显然没有一直充下去续航能力强,不过也差距也不大,12%%左右。
这里还要多说一句,一直把手机充电也只是在100%%后的一个半小时之内能多充进去一些,超过1个半小时了多充多久也不会有影响。因为这时即使是涓流充电也已经停止了。13/14
最后我们用估算的方式看看和之前测试的结论有没有过多的出入。我们以原装充电器那次测试为例子,因为那次记录的参数更多更均匀。
首先在是从电量显示为25%%到80%%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了143分钟,合2.38小时,这段的输入功耗一直是3.43瓦。第一个75%%指的是原装适配器从交流电到直流5V这个过程中的转换效率、第二个75%%是指从直流5V变换到锂电池充电的4.2V的转换效率,最后一个85%%是充电电流转换成放出电量的效率,因为不是所有充进来的电量都能放电出来的。所以这个阶段总功能可以放出1055毫安时电量。
以此类推80%%-100%%的过程,这里变化的只有两个转换效率,因为这时负载相对变小了,效率也应该有所降低。
最后一个阶段是100%%之后的充电过程,这时的负载非常小,所以转换效率假设更低一些。
最终电池的电量为1691毫安时,按这种粗糙的计算方式算下来还是和电池标称的1500毫安时有一定得误差,但我相信充电过程的电量的变化的趋势大致和计算相仿。
最后验证一下充满后继续插着充,按模拟计算可以多充进8.34%%的电量。实际测试中是12%%,实测和估算的结果大致还是温和的。造成的误差原因有很多,比如转换效率、比如电池电压,我们都只能假设,真实情况是多少,有些还没有办法知道。14/14
这篇测试是迄今为止最令我头疼的一篇,因为测试、记录过程全手动,测试过程漫长(前后超过30个小时),过年期间短信、电话、微信也多,经常被打断,就算没有电话找,也有亲戚来,不好意思纹丝不动,所以有时只能放弃跑着半截的测试之后重测。
30多个小时全程盯着3个参数的微小变化,不停的记录也让我在假期最后3天感冒发烧起来,真是得不偿失。
第一次充电时缺乏经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凌乱,第二次用原装充电器时改善了很多,但我想并不会影响到结论的大方向。
另外受手机的制约,这些结论对华为U8800是正确的,也许对大部分类似配置和设计的安卓手机也是正确的,但对苹果手机是不是如此还需要再测,但我一定要缓一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