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奢华!测酷冷金牌龙影智能版1050
1/22
大瓦数电源如果想保证良率和寿命其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对PC电源尤其如此,因为这个电源不可能定价超过3000块,但尺寸却限制在狭窄空间中。
只能利用有限成本尽量提升转换效率来降低温度、保证寿命,所以当前1000瓦以上的电源无疑都是80PLUS金牌起跳。
今天我们看到的酷冷金牌龙影智能版1050就是这样一个大家伙,性能如何一起来看看。2/22
酷冷的龙影系列已经出了很久,其中80PLUS金牌的也有一年的时间,之前还有过金牌龙影1000瓦,不过和智能版1050比起来差在“风扇智能转速控制”上。
上图下侧就有风扇的转速和负载的关系,在0-200瓦负载下电源的风扇不转,因为这时内部的发热量小,可以应对。
当我们仔细看功率分配表时发现个有趣的电压“ 7V”,这路只有1.8A的输出,专门供风扇,风扇最高转速下的电压只有7V,这对12V风扇来说肯定是个安静的工作电压。电压是通过5Vsb boost-buck电路得到。另一端还是地。
12V的输出功率达到了82A,而且还是单路输出,这么大的数值如何接显卡都不会发生过流保护的情况。3.3V和5V也提供了150瓦的联合输出,比较高。3/22
电源外壳采用磨砂材质,样式让人想起了xxx品牌和xxx品牌,输出方式还是全部线材可插拔的,这对有些人来说是个很值钱的卖点,但对我来说要看内部设计,如果是线材转到接口板的就不值钱,如果是金属件直出的就认可。
电源的最高转换效率刚刚超过91%%,平均转换效率刚刚超过89%%,对80PLUS金牌来说不是很绚,但放在普通电源中已经很高了。4/22
散热孔一侧开关按钮大大的,按起来感觉不错,此外酷冷在每个侧面都保证让Logo露出,这种做法几年间从未改变。
静态负载的稳定性12V接近2%%,对于大功率电源来说表现还可以,5V和3.3V的输出并没有太高负载(我们的负载分配方式从500瓦往后3.3V和5V就不再增加负载了),所以这两路有图中的浮动幅度还是有进化空间。5/22
风扇的尺寸真不小,13.5cm直径,这样的好处就是会比较静音。纹波抑制的表现不错,不过由于我们的负载仪只能拉载到950瓦,这些值并不是满载。但从950瓦的情况看,都离上限还很远。6/22
如果说超过千瓦的金牌电源各有各的本领,那金牌龙影1050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线材。
1、采用全模组化设计
2、大部分线材用扁线(走背线非常方便)
3、线材长度超乎想象的长!(具体长度见图片中细节)
电源可以提供3张高端显卡的互联,12个SATA硬盘一起使用。7/22
电源质量2.24公斤,这是没有线材的情况,加上所有线材就超过3公斤了,重量比较正常。
动态负载下过冲电压比较低,而且反映较快,在动态频率达到800Hz以后波形上就没有了时间特征,但这个表现和大部分双管正激的电源类似,总体来说动态性能比较令人满意。8/22
电源风扇型号是DFS132512H,采用液压轴承。噪音的情况已经详细描述了。9/22
电源采用了CM6802SBHX控制的主动式PFC 双管正激开关,二次侧使用德州仪器UC2715D控制的6枚MOS做同步整流,3.3V和5V采用DC-DC降压输出。益衡在这个方案上已经调教了一年,相信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良率和性能还会稳步提升。10/22
在市电的输入口设置了两个X电容,一对儿Y电容,一个泄电电阻,零线火线地线都套上了磁环滤掉超高频的杂波,虽然用料很足,但是这部分拥挤不堪,好在X电容的大长腿都做了绝缘处理。
在二级EMI滤波上同样安置了很丰富的元件,两个X电容,两个共模电感,一对儿Y电容,一个保险管套了热缩管,一个浪涌吸收元件。两级加起来用料很足。11/22
用了3颗日立105℃的大电容,够厚道,总共990uF的容值,按照81%%的负载测了保持时间,竟然高达32.4ms,比Intel规定的18ms富余太多了,用料可见一斑。12/22
主电容厚道不说,PFC大电感也粗壮,不过对110V下需要满载的电源来说PFC升压电路中的电感必然免不了大块头,除非频率升高很多。13/22
我也顺便拍了二次侧输出的电感,块头也不小,线径有1.3mm。把1毛钱硬币放上做个对比。
在这个电感的后方是两张小PCB,一个负责输出3.3V,一个负责输出5V。这两张小PCB的位置高度比较合适,从上面吹来的风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两张DC-DC子板分别输出3.3V和5V,控制器为茂达的APW7073,固态电容品牌没看出来,但没有中间那行标志,应该也是台系的。除此之外子板外的滤波都是日本化工KZE系的电容。14/22
这款电源很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变压器,外形和普通变压器不同不说,连线架都没有,输出的部分直接由两片铜直接导出。这样做后,二次侧做整流的开关管就不用在PCB背面大量补锡,而且损耗比大量补锡还要少,益衡已经申请专利了。15/22
一次侧的PFC用了两枚英飞凌的MOS IPW50R140CP,550V耐压,0.14欧姆通态电阻,可以通过15A电流。指标很不错的MOS。双管正激的两个开关也是这个型号。16/22
一次侧部分的开关管控制均有CM6802SBHX控制,德州仪器的UC2715D是用来控制二次侧同步整流开关用的。 二次侧监控芯片也放在这这张长长的子PCB板上,两颗光耦为高压和低压侧做了隔离。监控芯片PS232S可以提供6个通道的过压/低压/过流保护,与P.G.信号的生成。17/22
模组化输出接口的样子也终于露出来了,其实是我个人不太偏好的那种:用大把大把线材导到板子上再输出的方式。但是因为各个细节处理规范,甚至不惜为了节省空间放了陶瓷电容,这在电源上还是很少见到的。18/22
接口板的背面很整齐,焊点全是自动化生产线上下来的,没有残余助焊剂。19/22
电源的根部处理非常规范,箍了金属环也套了热缩管,输出侧的滤波电容由日本化工KZH系、KZE系和红宝石组成比较豪华。20/22
PCB背部比较整齐,为了增强过流能力,在过电流较大的线路上还铺了一条铜线。除了这一条铜线可算作手工痕迹外,其他都是自动化生产的。很不错,酷冷这颗电源虽然设计不是最高端,但用料上非常舍本。我也很好奇之后的售价是多少。21/22
如果测试就那么结束,我会留下很多遗憾,因为酷冷的金牌龙影专门设计了风扇调速器,可以和电源相连,而且从设计到功能上都属于较高端的,我们在下一篇补充评测中会仔细把玩它。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