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的大救星?飞利浦自动吸尘器体验
1/21
朋友家里养猫。猫咪虽然可爱,但是麻烦却不少,除了日常的猫粮猫砂开支,满地的猫毛是让人抓狂的问题。最近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就问他为何不用吸尘器解决“猫毛满天飞”的问题。答曰:1、吸尘器工作时噪音太大,很不舒服;2、需要弯着腰使用,吸完一遍地累得半死。
朋友的抱怨其实很客观。并不是他们懒,因为每天繁忙的工作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精力。那么有没有一种电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目前市面上就有不少品牌推出了称作“自动吸尘器”或者“机器人吸尘器”的产品。这种吸尘器的外观和传统的吸尘器大相径庭,价格最便宜的几百元就能买到,一般老百姓基本都能负担得起。它们最大的特征是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自主清洁地面,让我们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2/21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朋友最后以999元购入一台飞利浦FC8800/82畅由星自动吸尘器。由于没有使用过类似产品,我趁机先把这个小家伙拿回家,看看能不能让我彻底做一回“懒汉”。3/21
这款自动吸尘器的体积并不大,整体呈标准的圆盘状,如果以前没见过类似的玩意儿很可能会把它误认为是人体秤。这款FC8800/82的外观使用了经典的红黑色搭配,主体的红色外壳漆面光泽度极佳,还能给人一种热情而奔放的感觉,很有生活气息。此外飞利浦还有一个更显档次感的金色版本,不过价格贵了500左右,性价比差了一大截。
包装内的全部零配件,包括:吸尘器主体、一个大容量的镍氢电池,4个刷头,1个备用滤网,充电用的电源适配器和说明书。没有遥控器,也没有普通吸尘器的集尘袋。4/21
先看一眼快速指南:首先要把2个刷头安装到底部,之后装好电池进行充电。快速指南里还特意说明了要把地面上的小型物体移开。看来要想做回彻底的懒人也不太容易,至少要保持地面的大致整洁。5/21
飞利浦FC8800/82底部的样子。三轮设计,后面的两个轮是驱动轮,花纹比较深,提供动力,前方的万向轮用来控制前进方向。吸尘口设计在转向轮的后侧,狭长的椭圆形,不过看起来面积并不大。让人不禁有些担心吸尘能力。两侧白色小方柱是清洁刷头的驱动轴,接下来就要把两个清洁刷头安上去。6/21
驱动轮的材质类似硬质塑料,表面其实非常粗糙,却提供了更好的抓地力,在瓷砖表面也不至于打滑。当然它们也比较容易吸附灰尘,仅仅在地面上放了一下就粘上了不少灰。7/21
清洁刷头的驱动轴特写。可以看到底部有2个突出的金属卡簧。8/21
安装好刷头后底部的样子。看起来有些怪怪的。其实这款自动吸尘器底部还安装了红外探头,当遇到楼梯的时候会自动回头,不会傻乎乎的一直冲下去...可惜我家不是复式楼,这个功能是体验不了了。9/21
接下来是装电池。这时需要把机器正面放置,双手同时在顶盖的卡口处施力,取下上盖板。电池仓和集尘盒就会露出来了。10/21
FC8800/82使用了镍氢电池,容量不大,800毫安时。偏小的容量让我对它能否达到标称的50分钟的工作时间产生了一些怀疑。同时对它的吸尘能力也有一些怀疑,因为低容量的电池可能意味着电机的功率不会太大,吸力也不会非常强劲。11/21
集尘盒很容易就能取下。可以看到它的核心部件其实就是一个小型涡扇,通过涡扇的高速旋转在狭窄空间内形成真空带,从而将灰尘从底部的吸尘口吸入集尘盒。之后空气会通过过滤网排出机器,灰尘和杂质留在集尘盒里。12/21
来一个涡扇的特写。看看就好了,不想说太多,自己体会吧。13/21
集尘盒的结构也不复杂,甚至有些简单。14/21
OK,整个机器的结构大致介绍完了。我们看看组装完毕后的样子。很难和印象中的吸尘器产生联系吧。不过底下的刷毛倒是让人很容易和马路上清洁车产生联系。15/21
FC8800/82的高度是5厘米,拿它和常见的355ml易拉罐比划比划。16/21
因为厚度很小,因此这个小家伙可以轻松的钻入柜子底下、床垫底下。而这些区域一般都是卫生的死角,用传统清洁工具基本打扫不到。不过这个小家伙在清洁柜子底部时也会经常出一些意外,让人难以捉摸。具体后面再说。17/21
说一下它大致的工作原理。
其实对于自动吸尘器来说,如何自动选择最有效的运动路线,规避各种障碍物不被卡死才是最关键的指标。一般来说越高端的自动吸尘器在寻路方面的功能会越智能。
而这款不到千元的自动吸尘器的预设了三种前进方式:螺旋前进、沿着墙边前进、遇到障碍物变换角度前进。不过飞利浦并没有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而是把这三种运动方式分成2组,让吸尘器按照预设的模式工作。
至于如何判断障碍物其实也非常简单。这款机器人前部的黑色防撞条遇到障碍物时会自动收缩,产生一个触发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之后机器人会自动旋转一定的角度继续前进,如果还有障碍物,就再次旋转前进的角度,直到遇到下一个障碍物为止。
18/21
使用了大概20分钟后,打开集尘盒看看它到底吸入了多少灰尘。当打开滤网的一瞬间真心让我有些吃惊:没想到它竟然吸入了这么多的灰尘和脏东西,几乎快把不大的集尘盒填满了。这些灰尘应该都是在柜子底下积累N久的陈年货,平时用传统的清洁工具根本打扫不到。19/21
集尘盒的清洁倒是很容易,在水龙头下稍微冲一下就会变得干干净净,无需用抹布擦拭,自然晾干即可。不过说明书中并没有交代滤网能否用水冲洗,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拿到室外抖了抖,上面附着的灰尘很快消失殆尽。20/21
有些大团的灰尘确实很难处理,可以看到这团脏东西已经把吸尘口堵了个半死。原因第一:吸尘口比较小,第二:电机功率不大,难以吸进较重的大团灰尘。第三,集尘盒已经快满了,吸力有比较大的损失。21/21
最后要说说它的寻路能力和摆脱障碍物的能力。这也是这种自动机器人最关键的性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下面的视频。
虽然它低矮的身材可以很轻松的进入柜子、床底这些难以清洁的卫生死角,但这些地方大都空间有限,很容易把它卡在里面。我多次测试了它进入这些空间后的表现,大概只有20%%的几率能够在1-2分钟内顺利逃脱,其余要不就是在柜子底下反复折腾只见其声不见其人,要不就是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5分钟以上)才会摆脱困境。加上续航能力有限,因此出现电量耗尽直接在某个角落里趴窝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我们还需要再满屋子玩一次躲猫猫,其实不好玩。
第二个问题就是清洁效率。它的前进逻辑基本上是:直行-遇到障碍转弯-继续直行-遇到障碍继续转弯-继续直行;一段时间再切换到螺旋前进模式。之后再切换到沿着墙角前进模式,然后再螺旋前进。这套逻辑看似还不错,但从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空间比较规整的地方,它的运动轨迹也会显得非常盲目,有些区域可能会被反复清洁,而有些区域则可能自始自终都不会被清扫到。这种飘忽不定的工作状态让人很难对它产生信任感,但如果“干多少算多少”的心态,或许会好很多。
最后需要提一下它的“越野能力”。现在有些家庭会铺地毯,有些家庭还会有楼梯(错层、复式)。这款自动吸尘器虽然底部内置了红外感应器,保证不会从楼梯摔下,但是遇到了比较“复杂”的障碍物的时候还是会被卡住。例如上图中的地面